第一千四百五十一节 为民做主(3)-《我要做皇帝》


    第(2/3)页

    甚至,有人骨瘦如柴。

    但这并不可怕,事实上来说,他们的情况比起以前要好多了。

    以前,他们别说营养不良,恐怕连营养不良的机会也没有!

    在元德之前,关中十二岁以下孩童的夭折率高达五成!

    每两个孩子就会有一个根本活不到十二岁!

    而如今,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情况以及医疗卫生情况的转好,这个夭折率已经减少了百分之八十。

    但刘彻还是很不满意。

    这里是什么地方?长安城!

    大汉神京,帝国首都,天下中心。

    但百姓,尤其是孩童依然有着饿殍,有着大量的人民生活在极度贫困线之下,他们家徒四壁,家无余财。

    而就在这些百姓之侧,戚里和尚冠里,北阙以及未央宫,却是日日笙歌,歌舞升平。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就是现实!

    若这个现实不可改变,刘彻心里面或许会好过一些。

    但事实是——并非如此。

    自元德以来,刘彻考虑到统治要稳固,就必须扩大中产阶级的盘子。

    是以矢志于增加人民收入和国家收入。

    为此,他颁布了各种政策,给与了各种利好。

    譬如粮食保护价,譬如对工程不再征发徭役,而是改用征收贱更钱的办法。

    更不惜丢掉节操,拿着改造长安九市为幌子,从商人那里敲来了改造费用。

    但可惜……

    百姓,特别是底层百姓的负担,其实并没有减轻多少。

    就拿这次改造长安来说吧。

    本来,刘彻宣布和制定的政策是——所有长安居民,皆可以搬迁到新居,且仅需要支付一万钱每户的新居费用。

    假如没钱,可以选择以工代贷。既向内史衙门申请,从少府贷款,而贷款利息为十一,百姓可以选择参与长安改造以及其他国家工程来偿还。

    但问题是,上面的政策,到了下面,总是会走样。

    这次也不例外。

    内史衙门自从田叔卸任后,长期群龙无首,后来刘彻找了齐国人牛儒来担任内史。

    但牛儒是外来者,也没有什么名望,更缺乏威望。

    下面的人,压根就不服他。

    牛内史在长安城被戏称为‘坐堂内史’‘诺诺明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