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看上去保养的不错,卖相也还可以。 这也是如今关中百姓的习惯了。 家里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必须有武器。 武器是一个家庭的根本,是抵御外来者的盾牌,是维护家庭最后尊严的保证,更是家族唯一可以迁跃阶层的依凭。 只是,哪怕是现在,一个底层出生的男子,想要凭手中三尺剑,为家人挣一个未来。 难! 难如登天! 现在,已经不是元德四年了,一个穷小子,也可以依靠在战场上的表现,得到赏识和提拔,完成其他人几代都无法达到的成就。 现在,随着军队职业化和专业化、精锐化。 中高级军官,统统都要有着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是一般人所能学到的。 且,如今,匈奴这个大敌,也已经不再能威胁到汉室,想要与匈奴人打,汉军需要跨越数千里的地域。 这又是一个筛子,一个天花板。 自古穷文富武,培养一个读书人所需要的资源远远少于一个合格的武官。 或许未来,年轻的底层人民,想要突破自身的限制,就只能靠着奇迹了。 而这是刘彻所不希望看到的。 阶层不能固化,上下的流通渠道必须得到保持和通畅。 所以,他已经下令给武苑,要求武苑增强对基层军官,特别是野战军的伍长和什长的培养,要求武苑学生之中,必须有着一定比例的下层军官。 另外,他还下诏给汉室所有野战军团,要求所有野战军,必须每年‘朝贡’一批精明能干的伍长、什长,作为代表,来到长安,宿卫宫廷。 但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 武苑强制要求固定一个来自下层军官的配额,最终可能变成贵族和外戚的盛宴,成为他们把持和控制的资源。 同样的道理,那些宿卫宫廷的卫士名额,最终也可能变成军队高层的关系户和亲戚的禁脔。 所以,刘彻已经打算效仿考举,每年举行一次武举。 所有人都可以报名参加,凭本事说话,靠实力来争取未来。 只是,军事不像文学。 前有赵括,后有马谡。 且军事也很难像考举那样,能分出高下和优劣。 旁的不说,键盘参谋官们,闭着眼睛都能推演出许多场大战。 但你敢把这种人放到指挥官的位置上吗? 再一个,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考举第一名,可以实至名归,纵然其他人不服,大约也无可奈何。 但这武事…… 第一名必定要接受方方面面的刁难和指责。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闹出大新闻。 最重要的是——考举出来的官僚,可以立刻安置、分配。 武举出来的军官,皇帝打算往何处分配? 军队会要这些没有证明过自己的人? 士兵们会服气? 这些都是问题! 在没有捋清楚前,刘彻不会贸然去做。 但有一个事情,却还是可以做的。 这就是,再开几所专业化的细分性质的军事院校,来专门培养对应的专业军官。 步兵指挥学校啊,骑兵指挥学校啊乃至于海军院校,全都可以开嘛。 也不愁没有老师,马上,汉室就会迎来一波高级将官的致仕潮。 那些太宗时期就活跃的高级军官、边塞将校,都将到点(大夫七十而致事)。 这些老将和老官员,当然不愿意就这么退出舞台,看着年轻人耀武扬威。 刘彻自然也知道,想要他们乖乖退下来,放下手里的权力,将舞台还给年轻人,就得给他们些甜头。 所以,这些院校其实是迟早要开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