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五节 法家的短板-《我要做皇帝》


    第(1/3)页

    若论如今,长安城之中,那里最热闹,自然首推位于长乐宫东侧,靠近宣平门的太常和大鸿胪衙门。

    去年,长安城改造时,少府在此地大兴土木,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军营和军属军眷居住区。

    天下瞩目的羽林卫、虎贲卫在长安城内的营盘就在此处。

    整个军营,非常宏大。

    南为羽林卫的营盘,有着大小校场数个,更建设了用于胸甲训练的冲刺场地,完全可以满足五百骑并列冲击的日常训练。

    而北部的虎贲卫营盘虽然相对小了一些。

    但论起设施完备度,却远超了羽林卫的营盘。

    少府在此,建设了包括武库和营垒在内的许多军事设施。

    尤其是虎贲卫的武库,规模庞大,不比未央宫北阙之外的长安武库弱多少。

    甚至可能还要强上几分。

    因为,在这个武库里,封存了元德四年马邑之战的汉军胸甲甲具,总计三千一百二十五套。

    这些第一代的制式胸甲,因为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尤其是高速运动时,很容易颠伤骑手。

    马邑之战中,汉军胸甲骑兵,在战场上没有一个被敌人杀死。

    但战斗结束后,却有数十名精锐骑兵被自己的甲具搞成了重伤,其中十余人不治身亡……

    而其他士兵,也几乎都是人人负伤。

    战后,因伤退役者居然达到了三百余人……

    这震惊了整个汉家朝野,士兵们没有倒在敌人的刀剑之战,反而被自己的甲具搞得遍体鳞伤……

    墨家和少府的工匠们集中了起来,针对汉军胸甲的甲具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改良,由此推出了更适合骑手战斗的第二代胸甲。

    这第一代,虽然有着种种缺陷和问题。

    但它到底是耗费巨资,用了无数人力物力才打造出来的战争利器。

    彻底销毁、重铸,显然是不合理的。

    所以,它们被封存起来,被深藏在这个武库的甲具库之类,整整齐齐的悬挂在墙壁上。

    每隔半个月,就会有专业的甲具维护和保养人员来此为它们清理铁锈、上油和擦拭。

    以确保这些巨资打造的最强甲具,能够尽可能的维持战斗力。

    将来一旦有事,这些甲具就可以直接从武库之中拉出来,立刻组织起一支强有力的胸甲骑兵,镇压一切牛鬼蛇神。

    但在此时,整个羽林卫和虎贲卫的营盘内外,都是人山人海。

    数不清的考举士子们,三三两两的走出营盘,望着营盘外炽热的阳光和密集的人流,无数人不约而同的深深的出了一口气。

    “总算是考完了……”一个头戴着獬豸帽的法家士子,低头感慨一句,有些不敢再回这个营盘内。

    而他的同伴们,也都是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他们全部都是法家门徒,且都是来自法家的‘河东学苑’的师兄弟。

    但,如今的法家门徒们,与过去相比,其实变化不大。

    这些年来,法家与黄老派,就是汉室诸子百家之中,变化最小的两个学派。

    这与法家本身的传统有关。

    过去数百年,法家与儒家,一直都是采用双轨制传续的传统。既由家传经学系统与传授子弟系统共同支撑着各自经学的传续。

    但是,儒家在秦末汉初的战乱之中,遭受了重创!

    包括《春秋》《尚书》《诗经》《易经》在内的大部分典籍和经典,几乎全部失传。

    甚至连《论语》都只剩下了残篇。

    今天,天下多数典籍,其实都是缺失版和拼凑版。

    所以,遭受了惨重打击后的儒家痛定思痛,在汉兴之初的十余年时间里,无数学者摒弃门户之见,广受门徒。

    浮丘伯在长安开讲,公羊寿在齐国传学……

    这些先贤,承上启下,为今天儒家的昌盛打下了最结实的基础。

    譬如,浮丘伯教育出了楚元王父子以及鲁申公在内的数十位知名学者,而公羊寿,则培养了胡毋生、董仲舒兄弟。

    反观法家,虽然法家在秦末战乱时,也遭受了打击和损失,许多法家经典和著作失传。

    但,相对而言,法家在战火之中,遭受的损失远远小于儒家。

    而汉朝一建立,法家就被重视起来。

    萧何奉刘邦之命,编订汉律之时,就没有少受法家思想影响。

    整个汉律,直到今天,大体上依然可以看到秦律的影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