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节 手榴弹-《临高启明》


    第(1/3)页

    第六十二节 手榴弹

    不过即使是木柄手榴弹的简化版本,在原料上也需要现代化学工业作为基础。所以尽管制造工艺简单,武器设计小组的人员也没有将其投入生产计划,而是等到化学工业初具规模,三酸两碱投产之后才开始纳入议题。

    制造手榴弹需多种不同的化学品。

    黑火药作为爆炸药,雷汞作为雷管起爆药,氯酸钾作为拉火药,红磷作为摩擦药。

    黑火药和雷汞是化工部门第一批解决的。红磷在取得了东沙岛上的鸟粪石供应之后也很快得到了解决――轻工业部生产的火柴就是在解决了红磷的基础上。

    最后要解决的就是氯酸钾了。

    氯酸钾本身混合有机物之后就可以作为炸药使用,在大跃进中使用的非常广泛,但是这种炸药极不稳定,很容易燃烧,在军事上的用途有限。化工部要投产这种东西,除了解决手榴弹的发火药之外,还有解决民用炸药的用途在内。

    氯酸钾的制造难度不大,前提是有足够的电力供应和能够去除结晶母液中其他离子的化学品就能批量产出。它和电解食盐制造烧碱类似,都是用电解盐溶液进行生产的。只不过氯酸钾所用的电解溶液是酸性溶液。需要事先兑入盐酸和红矾。电解之后的母液也需要兑入纯碱、烧碱、盐酸和其他化工品来中和消除其中的各种杂质才能进行氯酸钾结晶。

    因为氯酸钾本身是一种灵敏的化学品。主持工程季退思等人把车间设到了一处四面不靠的空旷地上。厂房内部不使用木结构――氯酸钾很容易和木材等有机物起作用自燃烧。现在的厂房和设备比起电解食盐制造烧碱那会又提升了不少,已经看不出多少“土”味了。各种机械部门自行制造的专用设备渐渐取代了找来凑合的代用品。

    按照现成的图纸设计建造的氯酸钾车间的年生产规模为175吨。完成之后不但可以满足军事工业的需求,也能够满足一部分民用。尽管穿越集团目前的生产能力把氯酸钾产能扩大到三百吨,乃至五百吨也不成问题,但是季退思和徐营捷都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在炸药方面下一步他们要向威力更大的苦味酸和TNT进军,氯酸钾这种东西还是充当拉火药好了。

    有了氯酸钾之后,军工厂就能批量的制造拉火管。有了拉火管,使用手榴弹和炸药包的时候士兵们身上就不用缠着一根火绳了,炮兵也不用再举着点火杆作战。原本陆军对掷弹兵的装备就有很大的怨言,因为不管他们身上背着的粗糙的手榴弹还是徐徐燃烧的火绳,都让人看了有一种很大的不安全感――事实上,掷弹兵的训练事故也不少。以至于不是最胆大的士兵是无法当掷弹兵的。

    临高版的拉火管用的是本地产的细竹管,按照一定尺寸截断,一段要带节。竹管在留节处打孔后干燥。再内装拉火线和火帽。火帽用硬纸做,装填发火药,拉火线上涂摩擦药。发火药除了氯酸钾之外,还要按照比例混合其他材料。林深河选择的  和玻璃粉。这两种东西穿越集团现在都能制造。至于摩擦药,是用红磷混合后一定比例的  和玻璃粉制造的。

    拉火线的顶端再安装一个拉火柄整个拉火管就算完成了。第一批制造出来的五十支拉火管随进行了逐一测试。没有一个失效,全部引燃了导火索。

    “这东西本身不会有多少问题,就看导火索的质量了。要是烧得忽快忽慢可不行。”潘达说,“过去搞爆破丢手榴弹导火索都是在露在外面的,烧得快烧得慢一望就知。现在藏在木柄里根本看不到。”

    “导火索的质量问题早就解决了。”徐营捷说,“难道你搞爆破的时候没有感觉?”

    潘达嘿嘿的笑了笑:“实话说吧。你们的导火索在质量控制上还有问题。并不是太完美。”

    姜野负责手榴弹的制造。为了简化工艺和节约钢材,手榴弹的弹体采用的铸铁外壳。外壳上铸有预制破片。每个弹壳可以容纳黑火药大约  克。也可以装填其他炸药,留有升级的余地。

    这点黑火药的装药量在现代战争中只能算是“小型进攻手榴弹”,但是在古代丢出这么个铁家伙的爆破效果已经够骇人听闻了。

    木柄用得是一般的杂木――理论上用桦木最好,但是穿越者手里很少这种木料,就用其他质地细密的木料代用。木器厂的海林先让工人把把干燥过的木料开成中径*厘米,长*厘米的圆木棒,再在脚踏式的木工车床上车制成弹柄,再用螺旋钻钻出导火管。

    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弹柄用石蜡蒸过,这道工序是防止返潮。一旦弹柄返潮就会造成导火索失效,手榴弹也就没用了。

    “从长远看,木柄手榴弹不是方向。生产工艺复杂,重量大,装药少。等我们的火工器材和机械加工能力上了台阶之后,还是改用卵型手榴弹比较好。”林深河看着第一批从木器加工厂出厂的弹柄和从铸造车间拿来的弹壳。

    “这批装填还是黑火药吗?”姜野问。

    “对,黑火药手榴弹可以免去装填雷管。直接用拉火管就能起爆。再说我们也没有合适的安全炸药可用。”林深河有点遗憾。同样的弹壳,要是能装填TNT或者哪怕是硝铵炸药,杀伤效果就要好不少。

    他随手检查了几个弹壳:弹壳铸造的厚薄匀称,连弹壳下端的三个螺丝孔都做得很漂亮。不由得称赞了一句:

    “这弹壳铸得漂亮是你做得?”

    “呵呵,是一个老铸工做得。手艺怎么样?”姜野说,“这种老手工工匠手上功夫超强,再加上我们的现代工艺和设备。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