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节 虎头崖-《临高启明》


    第(2/3)页

    他的算盘是:如果仅仅是协助孙元化守城,根本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只有在发动机工作中作出更大的成绩,才能有力地提升自己以及财经口在元老院当中的地位,这就是要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了。

    随着战事的发展。估计双方下一步的动作肯定是围绕莱州城防而展开的拉锯战,叛军荼毒的重心也将从登州附近转移到莱州,这已经是后来的潍坊和烟台西部一代,搜罗的难民如果从这里再走陆路去屺姆岛就未免有点远了――难民走陆路的速度太慢,于是在莱州附近找一个合适的港口当转运点就顺理成章了。

    他打算在城西的海庙港作为转运点,这里是渤海湾著名的渔港,条件优越,后世的山东百姓闯关东以及八路军挺进东北不少就是从海庙出发的。尤其此地距离府城不过10公里,与莱州的陆路交通相对便捷。战端一起,肯定有大批的难民会跑进有城墙庇护府城避难。给城防工作带来压力,估计孙元化会巴不得元老院把这些消耗粮食的负担运走。

    “只要在海庙港这里修好栈桥,有莱州城当鱼饵,人口不是滚滚而来么,这样算下去功劳大大的啊……”裹着厚厚的军大衣骑在马上的吕元老想到这里忍不住擦了一下哈喇子。

    可是赶到海庙港一看,心就凉了半截:海,冻住了。

    也该他大意失荆州,在后世海庙港就经常作为渤海湾冬季封冻的典型上CCTV的新闻报道,这个小冰河期的大明,封冻情况只会更严重。吕元老光顾着想起海庙港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不自觉就忽略了这一点,现下只好抓耳挠腮,怎么办呢?

    在海庙港的周围折腾一圈后,吕元老终于没了章程,只好跨上那匹从骑兵队借来的蒙古马。怏怏地打道回府了。

    回去一路上,吕泽扬一直在合计怎么来挽救他的计划,现在黄县鹿老爷那边已经派出武装工作队深入到胶东半岛各处,“捡人”的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而自己这边的行动八字刚有一撇,却又被这鬼天气无情地掰断了――少不得要在财经口内部的大佬中留下“言过其实”的不好印象。吕元老现在特别后悔他在出发前的酒宴  上对程栋和裔凡中夸下的海口,看来这外勤工作毕竟不是会计做帐,自己还是想得过于简单了。

    回到县城南关的落脚点,吕泽扬站在莱州府大比例地图前,对照着刚才实地勘察的资料,又思量起来。

    从地图上看,除开海庙港,莱州能出海的地方还有两处,分别是北边的三山岛和南边的虎头崖。吕泽扬的印象中:三山岛是后来当地政府重点开发的一个港口,他也去过一两次,虽然地理位置更靠近北边,但因为洋流的影响,冬季反而是不冻的,缺点是距离莱州府城的直线距离达到了25公里,难民走过来要两三天。陆路太远,海路上距离屺姆岛又仅有20海里,对航运来说又太近,修一个临时码头相当的不经济。吕元老摇了摇头,又把测距圆规的针脚划向了另一个待选的地点:虎头崖。

    相比起海庙港,虎头崖的位置更加偏南,这里也是航运的终结点――整个莱州湾沿岸只有屺姆岛至虎头崖一线是适于船舶停靠的砂石质海岸,而虎头崖往西几乎都是滩涂,无法出海,所以从经济学角度讲,从这里转运灾民才是利润最大的点,不过存在的问题跟海庙港是类似的,结冰。

    “结冰,结冰……”吕泽扬很是懊恼,转来转去还是绕回了这个无解的难题上面,其实根据他本人的经验,山东半岛的冬天并不特别冷,莱州鲜有气温掉到零下5度的时候,甚至有一年为了逞英雄,他不穿秋裤就过了冬。现在已经是崇祯五年的正月,如果乐观一点,海估计会在一两个月之内解冻,这段时间,元老院还是有耐心的。

    问题是现在是明朝,莱州湾的气候和水文资料是不存在的,情况如果跟他估计的一样,利用这段封冻时间倒是可以在港口附近修筑设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难民暂时可以收容在城里――粮食不够的话请求屺姆岛那边支援孙元化一批粮食。待到春暖花开,莱州城就可以大批的爆人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