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5章 先进技术-《1627崛起南海》


    第(1/3)页

    海汉在军事领域的保密措施主要还是针对大明,毕竟这个国家有两百多年积累下来的底蕴,仍然还有大量能工巧匠在为国效力。哪怕当下海汉在两国关系中已经占据了主动地位,对大明的提防之心也还是从未放松过。海汉一边不定期地通过各种手段向大明展示肌肉,一边小心翼翼地不让自己掌握的先进军事技术和各地驻军布防状况流传出去。

    不过对于朝鲜,海汉也的确不需要把对付大明的那一套办法用到他们身上。朝鲜的武器制造技术相较大明都还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至于航海和造船业,更是与海汉完全不是同一个时代,在当下的大环境里根本不可能产生竞争和对抗。海汉目前只是将朝鲜作为一个原材料来源地和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甚至暂时还没有将其所属的武装部队拉入盟国联军的打算。

    李溰忽然想起一事,又对石迪文问道:“石大人,这种战船似乎在安南水师和福建水师中也有列装,应该也是贵国出售的吧?”

    石迪文点点头道:“这两国在过去几年里从我国订购了不少探险级的战船,而且目前我国也已经向他们转让了这种战船的图纸和建造技术,所以这两支水师部队里可以看到为数不少的探险级战船。这样除了提升他们的海上武装实力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与我国海军协同行动的时候能够做到步调一致。”

    这对于朝鲜而言的确是一个不小的痛点,在抗清战争期间,朝鲜也曾试图让自己的部队与海汉军一起行动,然后这种要求却被海汉将领多次婉言谢绝,理由便是双方的武器装备相差太大,使用的战术更是天差地别,无法在战场上保持步调一致。换言之,便是不想被朝鲜军拖了后腿。

    所以在整个战争期间,朝鲜军队在前期单qiāng匹马面对清军疾风暴雨般的攻势,后期就只能缩在海汉军阵地后面充当辎重后勤,根本就没捞到什么与海汉军真正并肩作战的机会。就算派出了军事观察团到一线观战,但终究缺乏实战机会,学到的先进战术也很有限。

    而随海汉军一同来到朝鲜的另外三支盟军,在协同作战方面就没有朝鲜遇到的这种烦恼了,安南和福建两支水师不但有产自海汉的战船,其指挥体系的军官更是几乎全员都接受过海汉提供的军事培训。而葡萄牙的海上武装作战自成一派,海汉也给予其充分的行动自由,不用强行与联军舰队保持一样的步调。

    朝鲜的水面部队当然不具备葡萄牙舰队的实力,所以这个榜样也无法进行效仿。海汉不是不能将朝鲜部队当做炮灰来使用,但这样做对于战争进程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反而有可能削减朝鲜对海汉的信心,所以到后期与清军决战的时候,干脆就让朝鲜部队退出火线,免得被清军当作了突破口来打。

    对于这中间的门门道道,李溰出国前倒是听兵曹判书申景禛给自己讲解过一番,不过申景禛考虑到他作为世子的感受,很多话没有说得这么直白,以免刺激到年轻人。但李溰此时听石迪文这么一说,自然也就回想起来申景禛曾经对自己说过的情况,两相对照之下似乎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要想与海汉军在战场上协同作战,就必须得先列装海汉制式的武器状态,并在战斗中使用海汉制定的各种战术战法。

    这当然又是李溰的一个认识误区,他有点高估了朝鲜与海汉之间的关系。其他盟军能够与海汉并肩作战,那是因为双方有极为深厚的利益纠葛,并且数年来一直坚持军事交流,军队在一起操训行动的时间也多,早就建立起了战略互信,这样才能在战场上形成默契配合。而朝鲜不过是刚刚踏入海汉牵头的军事同盟当中,如果仅仅只是列装了海汉制式的战船就想获得来自海汉的认可,那朝鲜人的确是想多了。

    李溰应道:“石大人,如果我国能够直接购入这种战船,并接受贵国的训练,学习贵国海军的战术,那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作战要求?”

    石迪文道:“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看受训部队本身的军事素质如何了。比如一支长期保持出海作战训练,并且有一定实战经验的水面部队,接受训练后形成战斗力的速度,就肯定要比一支完全没有航海经验的部队快得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