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非遗美食传承者们-《厨仙郝贤》
第(2/3)页
“沔阳三蒸,便是中华蒸菜的代表之作!”
老人说完这句话,动作干净利落地取下一屉蒸笼,打开后,一股香气立刻蒸腾开来。
蒸笼里,鲜嫩的菜心包围中,一片片酒红色的猪五花层层叠叠,每一片肉的缝隙中都能看到鱼子大小的熟米粉粒,配合五香气息,令人不由得食指大动,就连四周那些跟随李大师学习多年的厨师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李合鸣手指在出笼的粉蒸肉上方搓了搓,撒上一抹葱花:
“使用了米粉的米糊菜最早可以考证到南朝梁国,粉蒸这种技法便是由之发展而来。现代粉蒸肉的雏形出现于明朝,之后在清代被《随园食单》所记载,并进一步发展出各种各样的粉蒸菜式,于是才有了后世无菜不蒸的沔阳三蒸!
“虽说能做好粉蒸肉,就足以在街头巷尾开个饭馆自力更生了,但你们作为我李合鸣的弟子,每个人都至少要能做出一百种不同的蒸菜才行!”
老人的话掷地有声,周围的厨师们也都立刻齐声大喊道:“是,师傅!”
……
“除了陈麻婆之外的那些所谓‘麻婆豆腐’,都只能被称为家常豆腐或者麻辣豆腐。”
一名身板厚实的大厨一边用锅铲推着豆腐,一边说道。
他烹调豆腐的动作十分轻柔,仿佛在对待初恋情人般。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麻婆豆腐第七代传承人,汪林材。】
“汪哥真的很严格呢。”
汪林材身旁是一名看上去瘦削一些的中年男子,面带微笑地说道。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夫妻肺片第三代传承人,张子龙。】
“你不好好做你的夫妻肺片,来我这里串啥子门哦?”汪林材不客气地说道。
“我就来问问,汪哥你为啥不去参加那个街头美食大赛?奖金可不少呢,就算你不愿意把麻婆豆腐当成街头美食,你那手箱箱豆腐在油炸一道上国内能比得上的也屈指可数了!”
“我能有啥不愿意的,当年祖师爷本来就是在街头给工人做麻婆豆腐吃,说是街头美食也没毛病,我就是不想去。”
“为啥不想去?”
“就是不想去,在家里巴适!你不也没去?”
“我就想知道,你不去的原因,和我是不是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