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陆游赴西域-《宋成祖》


    第(1/3)页

    赵桓这一次视察黄河,基本上给大宋的治河方略定了调子。

    在河道走向问题上,毫不犹豫选择了北流。

    首先黄河北流地势相对更低,水往低处流,只要建立好束水堤坝,就可以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安稳。

    而且北流牵涉的人口更少,移民也方便。

    至于东流,三次回河都失败了,就不用提了。

    只是在事实上,北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黄河都是南下夺淮,从淮河入海……之所以会出现这么个结果,还是大宋朝的锅。

    为了迟滞金军,杜充充分学习了运输大队长的经验,掘开了黄河,凑巧的是掘开之后,同样没淹到几个敌人,反而是自己的老百姓受罪。

    所以在历史上,靖康之变以后,黄河就开始南下夺淮。

    等金国占据北方之后,已经没法收拾了,就只能勤勤恳恳给北宋擦屁股,讽刺的是赵构跑到了临安,建立了南宋,甩开了包袱,可以苟且偷安了。

    一条黄河,把金国折腾够呛,又让蒙古人杀进来了。

    等蒙古人接手之后,同样是个烂摊子,他们继续治理黄河,在金国身上发生的故事,又重复发生在了蒙古人身上。

    最后的结果就是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把元朝也给灭了。

    能干掉两个仇敌,北宋的操作也是没谁了。

    事实上黄河的祸患到了明朝依旧在延续着,时不时就来个决口什么的。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淮河小,黄河大,南下夺淮的后果就是不断决口,泛滥。

    自北宋之后的几百年,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这一大片,都成了黄泛区。

    中原大地,哀鸿遍野,水旱灾害不断,老百姓民生困苦,直接造成了中原衰败,甚至一直遗祸千年。

    北宋士大夫们拉出来的一泡……还真是恐怖如斯!

    此时此刻的赵桓,情况还算不错。

    至少没有掘开河道,眼下的黄河依旧是北流为主,有八成以上的黄河水都走北流入海。

    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修好河堤,留出的足够的泄洪区,并且移民,种树,恢复植被。

    虽然这个工程很庞大,但方向还是很明确的,

    “官家,其实有件事,老臣还是不好隐瞒的。”李邦彦趁着只有两个人,向赵桓进言。

    赵桓心情很好,就笑呵呵听着。

    “其实吧,欧阳醉翁是个脑子不清楚的,当初商议回河的时候,谁还不知道六塔河承载不了黄河水啊!”

    赵桓眉头挑了挑,知道六塔河不行,那为什么还有不少人坚持?

    李邦彦见赵桓略带困惑,顿时心情大好,果然,还是离不开老夫这个明白人啊!

    “官家,其实这个道理不难,只要把黄河水引回故道,下一次也就说不准是在哪边决堤了,毕竟黄河堤坝可是有着两边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