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天下大同-《仙门》


    第(2/3)页

    老夫子闻言,正色道:“既然陈姑娘已经做好了准备,那么老朽就要出题了。”

    陈晴谣点头道:“请君子赐题。”

    老夫子想了想,开口问道:“陈姑娘,你以为何为儒家?”

    陈晴谣想了想,回答道:“昔年百家争鸣,儒家突出重围,成为百家之最。乃是因为儒家思想,以民为本,心怀天下,与为君为王之道,不谋而合。这是其一”

    “其二,儒家以学为根,以民为本,以匡扶社稷为己任。虽是人力,可却行天之道,这便是儒家。”

    微生景清听完了陈晴谣的这一番回答,眉头微皱。虽然陈晴谣给出的答案并不全对,但是从客观上来说,这就是当今世人对儒家的一个笼统印象。

    其实这个映像不能说对,但也不能说错。儒家确实是以学为根,以民为本,可实际上儒家更想做到的是天下大同。

    儒家海纳百川,给当年百家争鸣之后逐渐落寞学派一个容身之地,也是为了实现天下大同。

    老夫子闻言之后,开始和身边的宋时忌小声商量起来。可两人似乎是因为这件事,产生了分歧。从一开始的和和气气,到后来老夫子的面红耳赤。两人竟然是直接在这大唐之中,争论了起来。

    就在微生景清疑惑两人为何争执的时候,宋时忌朝他招了招手。微生景清起身,来到老夫子和宋时忌的身边。

    老夫子看见微生景清,说道:“景清,你说说你先生,他非要说这答案就是对的!这不是荒唐吗!”

    微生景清闻言,瞬间便知道了宋时忌的想法,是和他刚刚所思所想相差无几的。

    于是微生景清在一边解围道:“老夫子,您先别急。我先生说的也不全是错的啊。您想啊,儒家这么多年以来,所做这些事,不正是陈姑娘口中说的这些吗?”

    老夫子闻言,瞪了一眼微生景清,面红耳赤的就要辩驳。

    微生景清连忙继续说道:“不是,老夫子,您先别忙着生气,听我说完再生气也不迟。”

    老夫子没有回答,只是扭过了头,没有搭理微生景清。

    微生景清见状,摸了摸鼻子继续解释道:“老夫子,学生知道,儒家是想做到天下大同。但是天下大同的前提,不就是教化世人,容纳世人吗?而世人的根本,却又是家国平安,所以儒家分布诸国朝堂之中,费心费力匡扶社稷,正是为了家国平安啊。”

    “所以这是个因果关系,想要做到天下大同,就必须先做到让天下百姓安稳。而百姓能否安稳,就需要做到家伙平安,没有战乱,年年丰收。那怕做不到年年丰收,也要做到在天灾之年,国库充盈,能够及时的开仓赈灾。”

    “而需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有儒家的人,在朝堂之上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为百姓谋福,为天下谋一个安定。”

    “所以,儒家的思想确实是想要做到天下大同,但是这件事之难,可以说是难如上青天。而要做到天下大同,就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现在的儒家,就正处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之中。”

    微生景清说到这里,也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了。他相信,以老夫子的聪明才智,很快就能想清楚其中的关键。

    果不其然,老夫子听完之后,陷入了一阵沉思。

    微生景清这番话,说的声音并不小,所以在场之人都是听的清清楚楚。此时除了宋时忌对微生景清投来了一个赞赏的目光之外,其余几位君子更是赞叹有加。

    尤其是在大堂之中安静等待着老夫子结论的陈晴谣,此刻更是崇拜的看着微生景清。

    先前她只是从陈长安的口中听闻过微生景清在治学一途之上造诣极深,如今亲眼所见才知,这何止是极深,这简直是让人叹为观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