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些聪明人干脆过来打听,想要入学,需要什么条件。 如果仅仅如此,那也就罢了。 只能算是应天城的小热闹,议论两句就结束了。 但是很可惜,火已经点燃了,徐景昌怎么会让随便熄灭了。 “我说汉王,这些人可都是你的人才……以后你的生意能做多大,全都看这一次了。” 朱高煦笑道:“放心吧,我心里头有数!不把应天的天炸开,我决不罢休!” 徐景昌下意识一怔,咱们要动静,可也别太大啊! 但是朱高煦怎么可能听徐景昌的,他在朱棣面前说花五万贯,实际上花多少,还不是他说了算。 朱高煦请来了舞龙舞狮不说,又弄了十八般乐器,全都拿了出来。 最下血本的,就是数量惊人的烟花爆竹。 朱高煦不是在做旧之余,发现了厕所的土能够提炼芒硝吗! 他还真就把这个生意发扬光大了,眼下朱高煦有着应天城最大的火药厂,生产最多的烟花爆竹,因为物美价廉,已经开始盈利。 但是还不够! 朱高煦要借着这一次的机会,惊天动地一把! 他搬出了库存的爆竹,在沿路准备妥当,伴随着朱瞻基过来,鼓乐喧天,鞭炮齐鸣,让应天的百姓看到咱的实力! 二叔都这么卖力气了,三叔那边也不能怠慢……朱高燧算得很明白,他想报纸卖得好,就要有爆点,能持续吸引人。 而且还有个问题,朱高燧已经琢磨出来了。 报纸这种东西吧,追求发行量,卖得越多,赚得越多。 因此你要是办个应天诗报,儒林杂谈什么的……那对不起了,只能局限在士林,虽然应天城读书人多,但总有极限。 而你想要扩大影响力,就要开拓民间市场,争取市民支持。 注意,这里说的是市民,不是农民。 毕竟靠着耕田种地为生的老百姓,很难有闲钱看报纸。 那市民最关心什么呢? 他们不是徐景昌那种世袭贵胄,也不是富商巨贾,官宦人家。 他们有点钱,也有点挣钱的本事,日子过得比普通百姓好,但他们时刻担惊受怕,生怕会出现变动,或者子孙不肖,败了家业。 那样的话,多半就要从应天滚出去了。 所以他们愿意在教育上花钱,愿意在下一代人身上投入。 学个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 顺便还混个皇孙同学,里子面子都有了。 还有这么好的事情吗? 考举人、进士,难度太大了,机会也渺茫,不如来这个天下第一私塾看看…… 朱高燧拿捏了老百姓的心态,开始连篇累牍,对学堂进行报道,还刊发号外,免费赠送。 更好玩的是学堂那边对应天百姓,进行了开放。 感兴趣的可以带着孩子过来,去学堂听听课,去食堂交一点钱,吃一顿午餐,下午还有读报,有活动。 徐景昌鼓捣的学堂,寓教于乐,内容实用。 对那些传统私塾,简直是降维打击。 有家长带着孩子,看了一次,就决定留下来了。 早知道这么救济流民,让我们也当流民算了。 京城中,风起云涌……大家议论纷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