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正是淮南路,虽然大旱,但是,民间却保持了稳定的缘故。 大量青壮,都被招入了修河、治渠的工地上。 不止如此,宋用臣还组织他们,修了道路、桥梁、驿站,修葺了淮南各地的官衙、仓库。 甚至在当地,就地取材,制造了大量的独轮车这样的人力运输工具。 青壮有了工作,能拿到工钱和救命的粮食。 就不会闹事! 冯京听着,大惊不已。 因为在过去,虽然大宋朝廷在征发青壮的时候,也都给钱。 但,各个地方给的工钱是不同的。 像是汴京,招募一个青壮去修河,一天工钱就是两百起步,正常的话重体力劳动,非得两百三十钱以上,才能招募到人。 但在河南府,一个青壮 的工钱就断崖式下跌到一百钱一天。 在永兴军那边,七八十钱就可以雇佣一个青壮了。 冯京记得,当年他在永兴军的时候,为了雇佣青壮去沿边修城寨。 曾开出了每日支给一百文的重赏,但应者寥寥,最后只能加米每天两升,才勉强雇到了人。 但这些都是太平时节的正常工价。 像淮南路这样遭了灾的地方,工价定会断崖式下跌。 甚至,官府只要给顿吃的,就有的是人愿意干活! 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然而,这位官家,却拨出两百万贯,还肯用汴京工价给淮南灾民结算工钱? 虽然一半折米,但这也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什么时候,大宋朝廷这么大方了? 但他哪里知道赵煦虽然开出了高价。 然而,工人们在工地上消费同样高啊。 特别是那些当地的奢遮人家家里的公子哥,在勾栏、赌场里,常常一掷千金。 又因为大旱,淮南本地的地方保护主义被削弱。 于是,鱼干与海盐,顺势涌入。 正好,工人们手里头有钱,这使得他们可以消费得起鱼干、海盐。 于是,一个大市场就这样形成了。 同时,那两百万贯的拨款,则顺着这条生态链,最终流向了京东和两浙路,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渔业与造船业。 有市场,有需求,官方还在大开绿灯,甚至鼓励大家伙撸起袖子加油干,京东路和两浙路的造船与渔业生态,通过这场大旱,飞速发展。 那两百万贯,撬动的民间财富和资本,少说在千万贯! 又因为民间多了两百万贯的铜钱的润滑,所以商品经济,却奇迹的没有受到影响。 一些地方的手工业,甚至出现了逆势增长。 当然了,农业生产,还是不可避免的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数十万顷土地受灾其中一半以上歉收、绝收。 这直接带来连锁反应。 当地的中小地主,被这一波直接干废。 祖辈几代人的积累,一朝清空,甚至直接跌入了破产的困境中。 冯京哪里知道这些邸报上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但,他还是迅速反应了过来,连忙拜道:「老臣朽钝,乞陛下治罪。」 青壮有工钱,还能拿到米。 招刺和开常平仓的事情,就不需要提了。 因为,朝廷已经通过招募他们做工,完成了安抚、赈济。 一般来说,做到这个地步,官府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责任了。 这可是天灾! 死个几千上万的老弱妇孺很正常,地方经济凋敝几年也很正常。 所以,小官家还想做什么? 难不成……他还想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 这……可能吗? 便只听帘中的小官家说道:「冯公何罪之有?」 「正好,朕经此一事,欲集天下救灾、备灾、善后诸事,备为一书,刊印天下,以为天下大臣必读之书,更欲在京中,于太学之中,别立一课,专授太学生备灾、救灾、善后措施。」 「公乃元老,三朝重臣,不知可愿主持编修此书?并在之后,主持太学此课?」 冯京听着,心中火热无比,当即就拜道:「老臣万死不辞!」 这可是好差事! 不仅仅可以借此留在京中,以元老的身份辅政。 同时,这主持修一部集天下备灾、救灾、善后 条例的书册,作为天下官员必读之书。 日后,还要在太学之中,别开一门,让他来主持这一门新的太学科目的建设。 这是在送他冯当世留名青史,赢得不朽啊! 冯京心中顿时美滋滋的。 只觉当朝官家,真乃圣主明君,确是知人善用。 同时,在心中更加后悔去年自己因为胆小而提桶跑路的事情。 其他宰执、元老,也都在此时,拿着异样的眼光,审视着冯京。 「这锦毛鼠,到底走了什么运道?」就连文彦博都忍不住审视起来。 却如何知道,赵煦是在酬谢冯京在他上上辈子,为了帮他这个少主立威,拿着自己的丧事陪着表演,掀起同文馆一案的功劳? 端坐在帘中,赵煦看着殿上的冯京欢天喜地的模样。 「人皆言,冯当世锦毛鼠也。」 「可几人能如其一般,忠心国家?」 在赵煦的视角,冯京可是大忠臣! 一个肯拿着自己的丧事来给皇帝当舞台的大忠臣! 第(2/3)页